商洛市地处秦巴山区、革命老区、集中贫困连片区,全市一区六县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县,也属于环境资源保护区,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城市,交通不便,市、县财力有限,市、县两级就地名普查工作配套资金严重不足,对商洛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展造成极大困难和挑战。
地名普查初期,商洛市就自有资源进行分析,在财力困乏的前提下,就地名普查工作明确两条线开展工作:一是尽可能的争取国家、省级财政支持,争取本级主要领导支持,力争本级财政托底普查经费不足部分;二是深入挖掘商洛市人文历史地名文化,向社会各界征集文稿,并在网站、报刊发表,以启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地名普查的宣传、挖掘、保护等工作中来。
目前,商洛市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,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。商洛市就地名普查技术外包项目以县区自主对外公开招投标,市辖六县一区现已全部招标完成,其中商州区是商洛市最后一个县区就地名技术外包项目的,已于2016年8月12日开标;商洛市进展最快的山阳县已经将地名普查工作目录、词条等内业整理完成,完成2个镇外业勘察工作;商洛市商南县就地名文化挖掘宣传,已征集文稿300篇,报纸刊发70篇。
今后,商洛市将加快推进第二次全地名普查工作,着力做到:一是补齐短板工作。加强队伍建设,确保专职专干,采取抽调等方式补足普查力量;强化质量管控,切实利用好技术支撑,组织外包公司培训好业务骨干和基层普查人员,形成技术强、专业好、标准高的普查力量,严把普查质量关。二是发挥优势工作。持续强化思想认识,迅速开展普查任务落实;持续加大地名文化挖掘保护工作。